从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2024开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又一次聚焦相关概念,再到今年全国两会上共商国是时深入阐释……短短半年时间,“新质生产力”这五个字已成为广受各界关注的高频热词。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何重要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又有哪些?融象产业研究院以“新质生产力”为研究对象,为大家深刻剖析相关问题。
新质生产力基本情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创新性、融合性、高质量、高效能、可持续性等特点。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新”和“质”,新代表与传统旧模式相根本区别的新模式,质代表了通过科技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本属性。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体系深度转型升级使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跨领域技术深度交叉融合,技术创新呈现多点突破和群发性突破的态势,并不断开辟出新的巨大增长空间;二是技术应用创新迭代加速,催生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并快速渗透至传统产业,驱动社会生产力水平全面跃升;三是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未来将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结构;四是科技革命与产业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并加快重构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世界正在经历剧变。一是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世界经济发展较为低迷,预计2021—2035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3%。国际贸易和投资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兴起。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呈现多元化、区域化、绿色化、数字化加速发展态势。二是全球范围内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争夺战日趋激烈,技术、数据、知识、人力资本等新型生产要素作用凸显,国家之间围绕关键技术、数据和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并呈现“东升西降”的趋势。传统国际分工体系发生根本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群体性崛起,日益成为研发和高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践回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环境、文化体验等多方面,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环境质量、法治建设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务之急。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长期以来以低成本劳动力、外部市场和资源为主要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越来越大挑战,自主创新乏力导致一些关键领域出现“卡脖子”危机,叠加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全球产业链调整等国际环境,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一是加大基础研究领域投入,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攻关和前沿技术研发,全面提升包括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在内的产业能力,提升底层技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供给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优化科技资源配合,构建由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效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对那些面临国外打压和封杀的产品及所在产业链,既要增强产业链上的供给和配套能力,还要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是要密切关注前沿技术发展动态。要以前瞻性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硬科技赋能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要面向人工智能、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重点方向,发掘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三是要坚持企业主体的创新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创新,谋划和布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落地,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四要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的创新活力。
全面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生产和制造边界,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行业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二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探索构建“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三是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针对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产业链不完整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补链强链。
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一是深化人才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针对前沿技术领域的稀缺人才,建立差异化、长周期、多元化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二是要深化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通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的“接口”。三是利用技术对传统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形成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一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基础研究领域,充分发挥政府在动员、组织和协调全社会力量方面的优势;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方面,需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二是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破除妨碍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壁垒,支持民营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营造公平竞争、容错宽松、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三是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改革,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融象聚力数据赋能 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加快形成。同时,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对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
融象集团,作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的产业经济服务商,依托自主研发的产业经济知识引擎,构建了国内先进的知识生成执行系统(KGES)以及产业经济数据能力开放平台,通过“四库一体”的战略布局,全面满足各行业核心数据需求,逐步形成以产业咨询与产业运营、数字科技、数据要素业务等为主的服务矩阵,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政企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产业经济生态服务,实现数实融合,共嬴产业发展机遇。
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融象专注创新实践,聚力数据赋能,以强大的数据资源为基底保障,借助融象产业研究院的核心研究能力,通过经济大脑、产业大脑、数智招商、数据要素业务等产品及服务,助力数字化转型行动的开展,扩展数字赋能应用场景的落地,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创新实践,促进新质生产力及其服务体系、创新生态的形成。
未来,融象将继续磨砺自身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积极心态拥抱变革、迎接挑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实现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