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资讯详情
产经前线丨2023年度浙江省信息消费工作要点印发;信创产业万亿“蓝海”正在形成……

01.产业聚焦


《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发布

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不仅有力提升了中国互联网治理能力,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情况,分享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经验做法。白皮书指出,中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Ⅴ)》发布

《报告》聚焦于2022年我国AI产业参与者的特征表现、探讨AI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与地位、洞察参与者的发展路径与产业进阶突破点。报告显示,预训练大模型、AI芯片、决策职能和虚拟数字人是2022年度AI产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架构、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和软件产品,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和人机交互等AI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数据、算力、算法、工具、应用层各环节已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带动期,AI产业链逐步成熟。

2023年度浙江省信息消费工作要点印发

2023年,为助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进一步促进和扩大信息消费,着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数字产品服务供给,培育发展新型信息消费业态,营造信息消费良好氛围,实现以信息消费升级带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02.数字赋能

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总体看,有四个方面主要进展: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3年至2022年11月,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72.9万项,我国累计申请量达38.9万项,占53.4%;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4.4万项,我国累计授权量达10.2万项,占41.7%。

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等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建成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关键核心技术局部突破,部分关键应用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企业在应用算法、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取得重要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有效落地应用。

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00所学校开办人工智能专业,高端人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数量27255家,其中我国企业数量4227家,约占全球企业总数的16%。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集聚发展区。

工业互联网成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产业规模或突破2万亿

根据IDC预测,2022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预计18000亿美元,未来五年平均增速16.6%,2022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预计3265亿美元,未来五年平均增速18.8%,数字化转型保持高速增长。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破2万亿,年均增速近19%。

武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揭牌

据了解,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由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举办,武汉大学牵头组建,武汉市人民政府给予经费支持,是三方共同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数据智能领域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研究院将在数据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与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建设数据智能研发平台和服务平台、数据智能工程场景化应用、孵化数据智能成长性企业等领域持续发力,以打造数据智能理论与技术的重点研究基地、数智赋能发展的高端智库、数据智能人才的培养中心、数据智能应用场景的示范中心、数据智能企业的孵化中心为目标,建设高水平的数据智能研究平台,助力武昌区在引领示范上实现突破性发展,助力武汉市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全面助推数字湖北建设,赋能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03.产经研究


突破数字经济发展瓶颈 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未来

——张新红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

从发展数字经济的角度来看,张新红认为,新形势下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新机遇。

第一个新机遇来自新技术。技术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新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发酵中的技术,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在未来5~15年里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二类是成熟中的技术,已经在商业过程中投入使用,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例如数字孪生、量子计算等,并未完全商业化或是形成大的浪潮,但在未来一定会发挥重大作用。第三类是孕育中的技术,例如6G,这些新技术将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空间、新场景、新机遇。

第二个新机遇来自新需求。《规划》提到的“2522”涉及各个领域新的需求,从这些新需求里面找到数字经济可以嵌入、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规划》将数字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一系列重大决策,对未来的数字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这些新需求正催生出新一轮产业机遇。

第三个新机遇来自新场景。“2522”框架有大量新的场景出现,不论是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还是生态领域,都有越来越多的场景应用将来会发挥作用。“仅仅在制造业领域,我了解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工业APP超过40万个,每个应用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场景,甚至是多个场景,将来任何一个细微的垂直领域都有可能培植出一批新的超级平台。”张新红表示。

第四个新机遇来自新环境。也就是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类外在因素,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和素养、政策环境等。新的环境也会为数字经济未来健康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四大机遇叠加起来,每一个创新的地方都是一个新的赛道,所以应该说未来的新赛道是无限的。”张新红强调。


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信创产业万亿“蓝海”正在形成

——中国网

信创是一个统称概念,实际是把现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行业结合在一起,命名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国内信创产业,软件产业是不能忽视的存在,无论是大数据、物联网、集成电路,还是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软件都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特别是云计算这一新型计算体系正在推动软件研发范式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大幅提升软件的生产效率,为数字化全体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底座。

从整体信创市场来看,以国企为主力的软件“国产化替代”正加速落地。随着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范围扩大,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国内信创产业的巨大市场潜能也正在进一步被释放。中国电子学会的报告预测,2023年我国信创产业规模将突破3650亿元,市场容量将突破万亿。《2022年中国信创生态市场研究和选型评估报告》则预计,2025年我国信创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

*融象数科根据公开资料综合整理


版权所有 | 融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