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升级版,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要点。
制定产业数字化相关文件 2.修订产业大脑工业分区相关文件。进一步健全产业大脑工业分区理论制度体系,迭代完善产业大脑工业分区建设、上线、运营、考评、退出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体系,重点研究完善产业大脑工业分区建设方案、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以及企业数据资源共享和安全管理指南等制度。探索工业分区行业产业大脑退出机制,编制出台工业分区行业产业大脑退出指引。 3.编制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方案。贯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编制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方案,探索批量化规模化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方法路径,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5.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进工业企业、基础电信企业、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产业组织等相关单位深化交流合作,结合机器视觉质检、柔性生产制造、厂区智能物流、远程设备操控等典型应用场景和重点行业应用实践,紧扣各行业领域特点需求,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6.推广“平台+园区”融合应用。支持平台企业、服务商等组建联合体,强化园区企业高效协同和资源共享,推广工业设备上云、模式业态创新等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高备品备件共享管理、解决方案集采集销、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等公共服务能力,重塑园区企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7.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及相关活动。举办一批高层级高水平活动,重点做好部省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等活动的筹办工作。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等活动,联合长三角相关省市共同举办一批工业互联网宣传推广活动。 推进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 9.创新建设多跨场景应用。建设“产业生态”类型场景应用,重点解决产业上下游协同程度低、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建设“新智造”类型场景应用,重点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敢用、不会用、用不起”和内部各环节数字化水平低等问题。建设分享共性技术的场景应用,重点解决行业相关知识技术资源分散、难以获取等问题。到2022年底,累计上线工业分区行业产业大脑场景应用超140个。 推进三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强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支撑 提升产业数字化基础保障能力
11.推广新智造。构建完善省市县三级智能制造企业培育库,建立“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次培育机制,全年遴选“未来工厂”15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0家以上。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企业上云向云上企业培育升级,全年遴选制造业“云上企业”100家。
12.推进绿色制造。实施绿色制造工程,重点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应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全年建成绿色低碳工业园区10个、工厂100家,完成清洁生产企业685家,创建节水型企业180家。
14.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联合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等机构,重点围绕中小企业集聚、产业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以工业数字化工程市场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点,制定细分行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路线图,打造数字化工厂(车间)示范样本20家以上,做好复制推广等工作。举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
15.推进数字化小微企业园建设。迭代升级浙里小微企业园应用,打通省小微企业园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小微企业园和一键找园三大场景。引导园区和园内企业聚焦主导产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园区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创新应用,推进数字化赋能,提升园区安全生产、能源管控、招商引企、产业合作、咨询服务等精准管理水平。全年创建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20个以上。
17.完善数字化服务生态。培育引进一批综合型、技术型、专业型数字化服务商,全省工业信息工程服务机构资源池数量累计超过300家。迭代升级企业码平台,深化政策直达、诉求办理、企业画像、码上直播、产业链合作和政银企联动等应用场景,省市县三级组织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千场以上。加快杭州、宁波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建设应用,支持各地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等赋能载体。
18.抓好两化贯标评估工作。支持各地、行业协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示范与分级贯标评定,组织贯标评估、诊断、咨询等活动,全年新增通过贯标企业100家。组织编制全省年度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开展省市县三级的年度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估。做好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验收工作。
20.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累计建成5G基站16万个。持续推进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域名服务浙江节点、F根服务器浙江镜像节点建设应用。累计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0个,累计标识注册量超过15亿个。